半夏丸
【處方】:半夏21粒,蓖麻子21粒,巴豆(去油)5兩,杏仁7枚,牛蒡子1錢,雞內金7個,皂角子7粒。
巴豆
又名:雙眼龍、大葉雙眼龍、江子、猛子樹、八百力、芒子
性味:種子:辛,熱;有大毒。根、葉:辛、溫。有毒。
功效:種子:瀉下祛積,逐水消腫。用于寒積停滯,胸腹脹滿;外用蝕皰。用于惡瘡疥癬,疣痣,白喉,瘧疾,腸梗阻。根:溫中散寒,祛風活絡。用于風濕性關節炎,跌打腫痛,毒蛇咬傷。葉:外用治凍瘡,并可殺孑孓、蠅蛆。
杏仁
又名:杏核仁、杏子、木落子、苦杏仁、杏梅仁、杏、甜梅。
性味:苦;溫;有毒
功效:祛痰止咳;平喘;潤腸;下氣開痹。主外感咳嗽;喘滿;傷燥咳嗽;寒氣奔豚;驚癇;胸痹;食滯脘痛;血崩;耳聾;疳腫脹;濕熱淋證;疥瘡;喉痹;腸燥便秘
牛蒡子
又名:大力子、惡實
性味:辛、苦,寒。
功效:疏散風熱,宣肺透疹,解毒利咽。用于風熱感冒,咳嗽痰多,麻疹,風疹,咽喉腫痛,痄腮丹毒,癰腫瘡毒。
雞內金
又名:雞肶胵里黃皮、雞肶胵、雞盹內黃皮、雞盹皮、雞黃皮、雞食皮、雞合子、雞中金、化石膽、化骨膽
性味:味甘;性平
功效:健脾消食;澀精止遺;消癥化石。主消化不良;飲食積滯;嘔吐反胃;泄瀉下??;小兒疳積;遺精;遺尿;小便頻數;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;癥瘕經閉;喉痹乳蛾;牙疳口瘡
【制法】:上為丸。
【功能主治】:小兒齁(鼻段)。
【用法用量】:生姜湯送下。
【摘錄】:《普濟方》卷三八七
【病論】
理氣劑
行氣
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,氣血痰火濕食困;芎蒼香附加梔曲,氣暢郁舒痛悶平。
金鈴子散 金鈴延胡等分研,黃酒調服或水煎;心腹諸痛由熱郁,降熱開郁痛自蠲。
延胡索散 延胡散治七情傷,血氣刺痛服之良;歸芍乳沒草姜桂,木香蒲黃與姜黃。
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與紫蘇,茯苓生姜共煎服;痰凝氣聚成梅核,降逆開郁氣自舒。
枳實薤白桂枝湯 枳實薤白桂枝湯,厚樸瓜蔞合成方;通陽理氣又散結,胸痹心痛皆可嘗。
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加白酒,胸痛徹背厥疾療。
瓜蔞薤白半夏湯 再加半夏化痰結,功力又更勝一籌。
橘核丸 橘核丸中楝桂存,枳樸延胡藻帶昆;桃仁木通木香合,頹疝頑痛鹽酒吞。
天臺烏藥散 天臺烏藥楝茴香,良姜巴豆與檳榔;青皮木香共研末,寒滯疝痛酒調嘗。
三層茴香丸 三層茴香制為丸,沙參川棟木香攢;再加檳芡成二料,三料更把苓附搬;寒疝陰囊見腫脹,氣行寒消脹腫散。
導氣湯 導氣湯有吳茱萸,木香小茴川楝齊;寒凝氣滯連煎服,小腸疝痛自可愈。
暖肝煎 暖肝煎中用當歸,杞苓烏藥與小茴;行氣逐寒桂沉配,小腹疝痛一并摧。
厚樸溫中湯 厚樸溫中姜陳草,苓蔻木香一齊煎;溫中行氣兼燥濕,脘腹脹痛服之消。
良附丸 良姜香附等分研,米湯姜汁加食鹽;合制為丸空腹服,胸悶脘痛一并蠲。
降氣
蘇子降氣湯 蘇子降氣橘半歸,前胡桂樸懆姜隨;或加沉香去肉桂,化痰平喘此方推。
定喘湯 定喘白果與麻黃,款冬半夏白皮桑;蘇子黃芩甘草杏,宣肺平喘效力彰。
四磨飲 四磨飲治七情侵,人參烏藥沉香檳;四味濃磨煎溫服,破氣降逆喘自平。
五磨飲子 去參加入木香枳,五磨理氣力非輕。
旋覆代赭湯 仲景旋覆代赭湯,半夏參草大棗姜;噫氣不降心下痞,健脾祛痰治相當。
干姜人參半夏丸 干姜人參加半夏,妊娠惡阻服之康。
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治逆呃,參草姜棗效最捷。
濟生橘皮竹茹湯 濟生同方加苓半,再添麥冬枇杷葉;主治嘔噦不能食,總因痰滯胃虛熱。
新制橘皮竹茹湯 原方減去參棗草,又加柿蒂亦相得;此乃鞠通新制方,胃氣不虛即可啜。
丁香柿蒂湯 丁香柿蒂人參姜,呃逆因寒中氣傷。
柿蒂湯 濟生去參僅三味,胸滿呃逆宜煎嘗。
發表評論 取消回復